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世界地球日|探秘蓝色疆域 守护共同家园——南海局海洋奇妙探究营地球日活动侧记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积极倡导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4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蓝色疆域守护共同家园”海洋奇妙探究营主题活动在广东科学中心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联合广东科学中心主办,南海局保障中心、南海生态中心、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南海调查中心、南海发展研究院、南海海域海岛中心共同承办。

本次探究营精心打造了“海洋生态科普图文展、海洋科普集市、互动体验、走进科学实验、海洋科普课堂、探秘海洋主题馆”6大板块,全方位、多层次地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活动当天吸引了近8000名观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

01

南海家园,生态万千:

海洋生态科普图文展

“今日是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活动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在“谷雨”节气海报前,一位家长正带着孩子轻声诵读海报上的文字,温馨的画面充满了文化气息。

由南海局科普人员创作的“二十四节气海洋生物”水彩画成为展区的焦点。小丑鱼、和尚蟹、叶海马等24种海洋生物在画中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每一笔都栩栩如生。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欣赏,对儒艮、玳瑁、中华白海豚、砗磲等重点保护动物更是兴趣浓厚。这一系列作品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与南海文化融合,生动展现了南海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02

海味“小集市”,

汇聚“大能量”

走进海味“小集市”,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和科普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浓浓的南海风情扑面而来。4大主题科普集市各具特色,全方位传递着海洋科技的独特魅力。刚一开市,大小朋友们就满怀好奇地围聚过来,认真聆听来自“大海洋”里的奇妙“小故事”。

海洋科普文创主题摊位:让海洋科普浸润于日常

在科普文创主题摊位前,很多小朋友正在专心地“淘宝”,这里集中展示了南海局编撰的系列科普书籍以及科普人员创作的文创产品。其中,《南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鉴》《南沙群岛珊瑚图鉴》《南海区海草床生态调查研究》《中国海岛志(广东卷第一册)》《广东特色海岛村》等书籍展示了南海局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效。

一张长近6米的“小小海草大能量”手绘中国风卷轴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这是新南海二十四节气海洋生物科普拼图、守护生物多样性科普手绘及科普君科普手绘小册子、自然资源主题冰箱贴和钥匙扣……”南海海域海岛中心科普人员向前来参观的人员介绍。

海洋调查样品主题摊位:来自深海的“宝藏”

“这是锰结核样品,来自印度洋。”海洋调查样品主题摊位摆放着科考人员采集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其中有2022年采取于珠江口50米水深的沉积物柱状样,以及2021年采取于印度洋3600米水深的锰结核样品。

“海洋沉积物不仅记录着地球的环境变迁,还能帮助我们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趋势。”南海调查中心科普人员一边向公众讲解,一边分享采集这些沉积物的有趣经历。柱状沉积物是垂直于海底表面采集的,用于研究长时间尺度的沉积环境演化、气候变化、生物演替等科学问题;而深海锰结核是一种自生的多金属矿物,直径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其生长过程长达数百万年,是珍贵的海底矿产资源,不过它的形成过程至今仍是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小朋友们听了分享也想加入这个“深海宝藏挖掘队”。

海洋调查船模主题摊位:来自南海的“船”说

海洋调查船模主题摊位又会上演怎样“船”说?南海局保障中心科普人员在介绍“向阳红”系列科考船以及海上科考的趣事:“‘向阳红31’船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海洋浮标作业船,能起吊并存放10米大型海洋监测浮标;‘向阳红05’船是一艘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于一体的现代化无限航区级综合科考船;‘向阳红33’船为我国远海和大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之一……”小朋友们细心地观看船舶模型,期待着有一天能登上真正的科考船,跟着科考人员一起“乘风破浪”。

海洋生物标本主题摊位:每件标本都讲述南海的故事

海洋生物标本主题摊位陈列着精心制作的各种海洋生物标本,涵盖珊瑚、贝类、鱼类等多个类别。“这个很漂亮形状像海浪一样的珊瑚是浪花鹿角珊瑚;壳质重而坚厚的是砗蚝;体细长嘴巴像喇叭状的是中华管口鱼……”南海生态中心科普人员详细地介绍着每一个标本,让观众深入了解各种海洋生物的分类、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现状,激发大家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03

互动体验,

放飞科学梦想

探索神奇的微观世界,了解海洋微塑料

在活动现场,一个个有趣的互动体验环节吸引了观众参与。在显微镜体验区,小朋友们在南海生态中心科普人员的指导下,好奇地操作着显微镜,仔细观察各种微塑料的颜色、形状和微观结构。他们了解到海洋中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危害,学习了减少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方法,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等。

无人机知识微课堂

海洋观测的小能手——无人机,小小的它们是怎么分类的?有哪些作用?活动现场,南海发展研究院科普人员向大家讲解无人机的功能。现场还设置了试飞体验区,观众通过亲自操作无人机,了解其在海洋观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

04

小小科学家,

DIY互动探索砂的奥秘

海滩上看似平淡无奇的砂子,里边裹着哪些秘密?在小小科学家互动体验环节,南海调查中心科普人员唐盟带领小朋友们开展“砂子筛分+显微观察”实验。大家一起动手,用筛子筛分不同粒径的砂,再把不同粒级的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科普人员耐心讲解砂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最后,大家把筛分出的不同粒级的砂过塑密封,制成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05

海洋科普课堂,

有料有趣又有益

当天,4场专题讲座干货满满。南海局科普讲师们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他们在海洋领域的探索、发现和思考。

课程1:海洋灾害知多少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科普人员李希茜给大家带来《海洋灾害知多少》科普课堂。她通过列举典型的海洋灾害案例,详细讲述海平面上升、赤潮、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裂流等常见海洋灾害现象,深入分析这些灾害的形成机制,重点科普了实用的防灾避险技能。“如何辨别裂流?海浪的种类有哪几种?预防赤潮应该怎样做?”最后,科普讲师还让同学们在互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课程2:南极科考探秘

一群憨憨的南极企鹅,瞬间使小朋友们的眼光聚焦。南海调查中心科普人员向荣带来讲座《南极科考探秘》,介绍了南极大陆的发现历史、考察的重要意义以及科考的具体内容。他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南极科考的有趣故事,并展示了座头鲸喷气、企鹅爬行、雪龙破冰等摄影作品。

课程3:滨海生态系统初探

在题为《滨海生态系统初探》的讲座中,南海生态中心科普人员李伟巍介绍了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海藻场、牡蛎礁等滨海典型生态系统,带领大家了解各类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分布、生态作用,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海洋的具体行动。

课程4:探秘海洋的呼吸——潮汐

“海水的潮涨潮落与哪两个天体有关?这两个天体是通过什么影响海水的潮涨潮落?潮汐类型有几种?”南海海域海岛中心科普人员翟荣伟在讲座中抛出三连问,带领观众探秘海洋的“呼吸”——潮汐。他详细讲解了潮汐的概念、产生原因、观测方法以及潮汐的影响。当讲到钱塘江大潮时,一位小朋友主动举手,分享了自己了解的钱塘江大潮成因,翟老师对他的精彩分析赞不绝口。最后,翟老师通过情景动画,生动展示了开展海洋观测的重要性。“翟老师的课太有意思了,真希望下次还能听他讲课。”一名小朋友开心地说道。一位专门带小孩从深圳赶过来参加活动的家长说,希望以后能带上孩子去深圳的海洋站进一步参观学习。

06

逐梦星辰大海,

探秘海洋主题馆

活动最后,迎来了令人期待的彩蛋环节——参观“逐梦星辰,探秘海洋”主题展馆。在这里,从海洋起源到海洋生物的迁徙,从海洋探索到海洋保护,置身其中的观众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海洋之旅,进一步探索了宇宙与海洋的奥秘,感受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颇丰,意犹未尽。一位家长感慨道:“快到世界地球日了,我就趁着周末带孩子来参观,让孩子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培养她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感。今天我们一家四口特意选择绿色出行,虽然路途有点周折,但是能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感觉特别值得。”

此次海洋奇妙探究营主题活动,不仅为公众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海洋科普盛宴,更在大家心中种下了保护海洋、爱护地球的种子,让“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撰稿:余嘉萱 丁小雨

图片:新南海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