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示公告

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2025-10-31 17:39来源:访问量:
字体:

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Guangdong Provincial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Marine Ecosystem in Hanjiang River Estuary - Nanao Island Area)(以下简称“野外站”),是在广东省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支持下,以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原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为依托单位,致力于河口、海岛、上升流等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研究的省部级科创平台。为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鼓励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原创性成果的产出,提高野外站的科学研究水平,本站设立野外站开放基金,现发布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诚挚邀请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交申请。

一、重点资助方向

重点围绕河口、海湾、海岛、上升流、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场、海洋珍稀动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或重要海洋资源,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与响应机制,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海洋生态问题提供借鉴,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方向一: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连通性研究

1.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研究区域尺度下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生态连通性,从生境异质性视角深入探究驱动群落格局的关键生态因子,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管理建议。

2.珍稀濒危保护海洋动物研究

以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为研究对象,使用eDNA、声呐、视频监控及自动识别跟踪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其种群数量、分布格局、主要栖息地现状及威胁因素等。

3.海洋底栖生物与环境因子耦合机制研究

基于eDNA技术的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海洋底栖生物与河口冲淡水、营养盐梯度的响应关系,探明海洋生物在近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指示作用及连通性维持机制。

方向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态动力学过程研究

1、河口冲淡水生态动力学过程研究

研究粤东典型入海河流河口冲淡水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生态动力学模型,探明冲淡水扩展对粤东海域营养物质输运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2、上升流生态动力学过程研究

研究粤东上升流对海洋生物物种分布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合生态动力学模型,探明控制上升流生态系统演变的生态动力学机制。

3、极端天气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研究

研究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下南海上层海洋热力、动力和生化响应过程,探明极端事件对海洋生态动力过程的影响。

方向三: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研究

1.关键物种环境适应机制研究

以高纬度造礁石珊瑚等环境敏感关键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造礁珊瑚群落的营养策略及可塑性,揭示我国极端边缘造礁石珊瑚群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和营养调节机制。

2.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胁迫与影响机制研究

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人类活动(如海水养殖、海上工程、突发泄漏事故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胁迫效应及作用机制,揭示其对海洋生物从个体毒性、群落结构到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层面的影响机制,为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海洋资源损害程度评估与修复阈值研究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典型海洋资源的受损特征和功能退化规律,揭示多元胁迫下各类海洋资源的受损路径与生态阈值,建立一套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等核心指标的损害程度量化核算模型。

方向四:海洋碳汇/碳循环研究

1、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研究

研究典型滨海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海藻场等)中沉积有机质来源及其在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定量评估其在碳埋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碳埋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2、粤东海域碳汇地理分布和碳循环机理研究

基于船测、遥感、浮标等多源数据,研究粤东海域二氧化碳海气通量的时空分布格局,揭示南海北部这一典型边缘海的关键碳循环过程与调控机制,深化对边缘海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的理解。

二、资助类别

本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执行周期2年,单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原则上每个研究方向资助1项,拟支持不超过4项;一般项目执行周期2年,单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万,申请人自主选题,不受指南研究方向的限制,拟支持不超过6项。

三、申请要求

1.申请人须为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以外科技人员,并需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科技人员共同申请;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学位。

2.本年度申请人只能牵头申请1项开放基金课题,参与申报的课题累计不能超过2项。

四、成果要求

重点项目发表不少于2篇以野外站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与站内合作者共同署名的核心期刊论文,或至少发表1篇以野外站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与站内合作者共同署名的SCI检索的期刊论文,或其它相当成果;一般项目须至少发表1篇以野外站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与站内合作者共同署名的核心期刊论文,或其它相当成果。研究成果发表或发布时成果署名格式为:

1.野外站

中文名称: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英文名称:Guangdong Provincial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Marine Ecosystem in Hanjiang River Estuary - Nanao Island Area

2.资助课题

标注“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基金编号)或英文Guangdong Provincial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Marine Ecosystem in Hanjiang River Estuary - Nanao Island Area Open Funding(No: )资助。

五、申请流程

1.申请人按照指南要求,提交《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见附件)纸质版一式两份至野外站,电子版材料(申请书的Word版和PDF版)发送至邮箱sunlu@scs.mnr.gov.cn,以上材料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30日,其中邮件、快递以邮戳、登记送寄时间为准,人工送达以实际送达时间为准。

2.申请的项目按照《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评审和立项。立项时,野外站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课题的课题类型、资助金额等进行调整;申请人不愿接受调整的,视为放弃申请。

3.获得立项的,申请人应按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合同书》(获得立项后另行下发)。

六、其他事项

1.本指南与《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暂不一致处,以本指南为准。

2.开放基金项目匿名评审活页及匿名申请书不得出现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的姓名、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否则取消评审资格。

3.本指南由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申请人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咨询。

联系人:孙璐

电话:13560041855

邮箱:sunlu@scs.mnr.gov.cn

邮编:51030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5号之三

附件:

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韩江口-南澳岛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