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作为部派出机构,始终坚守政治机关根本属性,坚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准确把握部党组“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认真履行海区海洋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全面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工作安排在南海区落地见效。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南海海洋自然资源工作者,自觉捍卫“两个确立”,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了“忠诚担当、敬业奉献、严谨求实、团结拼搏”的南海文化和精神传承。他们劈波斩浪、远赴深海大洋,为获取一线海洋观测数据不畏艰险;他们敢闯敢试、勇于攻坚,为破解专业技术难点、堵点和痛点刻苦钻研;他们忠于职守、并肩逆行,用凡人“微光”汇聚成战疫“星河”,被赋予“最强后勤团”称号;他们坚守边远海岛,用默默奉献诠释对党忠诚……
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新春伊始,让我们走近他们,记录他们接续奋斗的故事,倾听他们在碧海蓝天间续写新篇的坚定信心,汲取前进动力,在推进海区海洋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
实干争先
踔厉奋发创新业谱新篇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畏困难、勇担使命,面对困难不退缩,关键时期扛重任。在海洋调查监测的前沿,在科技创新攻关的项目上,在乡村振兴的战斗一线,在日常工作的平凡坚守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笃行,奋力攻关,以改革的锐气、蓬勃的朝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向难题宣战,为发展清障,用实干开新局谱新篇。
填补空白!南海海洋样品库建设(海口)项目获部批准——2022年9月,南海海洋样品库建设(海口)项目立项获部批准。该项目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填补了部系统在南海区的海洋样品库空白,将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局履行海区海洋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必备的基础保障能力体系,为海区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由局财务处曾顺、科技处廖冰莹、海口海洋中心王诗文和杨浩等四位同志组成的自身能力建设项目申报小组,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南海海洋样品库建设(海口)项目申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准发力破难题,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深圳海洋中心原有的“人抄手记”和“汇总纸质材料分析研判”工作模式,费时费力、协同效率低、数据无法有效整合,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而采用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定制信息化管理系统,价格又很高。2022年,刚到深圳海洋中心任职的魏巍面对这些“卡脖子”问题,迅速组成“信息化青年突击队”,自主搭建外部OA管理平台,推行“安全码上行”“一器一码”和“一物一码”等工作,通过信息化的标准业务流程和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实现了安全、行政后勤等精准动态管理。他与中心年轻科技人员一同研究、讨论和梳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全潮海流观测、海域海岛调查方面技术流程和工作方法,完成了中心“海洋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处理分析评价”系统和“全潮海流调查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成图"系统的编制,实现了数据处理成图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中心引进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并应用于台站基建、海岛海岸线调查工作中。现在,深圳海洋中心已经迈出了“科技讲坛”实施、科技项目申报、加入科创团队等多个“第一步”。

魏巍在实验室过滤海水浮游植物色素样品
担当作为谋发展,重任在肩启新航——2022年,海口海洋中心业务能力得到新发展、业务量取得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心环境测试室的全力以赴。
大年三十,窗外鞭炮隆隆,位于秀英区双拥路4号院的海口海洋中心实验室却灯火通明,室内充满着紧张专注的气氛,实验人员在连续作战赶任务。中心承担的“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海洋生态调查项目”海洋技术服务工作,是海南省建设自贸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心外委项目中的重要突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质保量完成,大家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这也是众多工作任务、工作场景中的一个。测试室是中心核心技术部门,科室技术人员业务精湛,敢于拼搏,2022年多次负责创新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作为海洋环境监测、自然资源调查、生态预警监测等多个项目负责部门,他们在基础保障、监测实验、高效流转、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团队车志伟、王德鸿一同带领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典型生态系统调查、海洋生态损害修复监管等多项紧迫任务,为提升单位影响力,促进南海西部陆海通道建设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在感谢信中写到,“贵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所体现出的特别能打胜仗、不怕艰难、敬业负责、实事求是等优良作风以及队伍的专业性,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全体测试室人员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最好的注解。

海口海洋中心测试室团队在海南近岸开展海域环境监测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最是奋斗动人心——2022年8月16日0点,北海海洋中心八楼北海海洋预报台的灯仍然亮着,这已经是他们连续工作至凌晨的第15个夜晚,日常预报、灾害预警、封控小区值守、广西三市八县灾害风险普查都不曾间断。这一年,预报台技术人员牵头承担了广西各级海洋灾害风险普查任务,试点阶段成为全国亮点之一,评估区划形成技术报告54个,图件196张,在疫情之下助力广西成为全国第5个进度实现100%的省份。作为广西区海洋应急技术支撑单位和北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预报台全年成功应对灾害过程10次,参与地方各类应急调度46次,发布预警信息109期,广西全年无因海洋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这一年,中心2人入选广西应急管理委员会首届专家委员会,普查团队4人入选广西自然灾害综合评估区划专家库;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委托,预报台技术人员编制的年度省级海洋灾害公报和应急预案相继发布,并向广西区及有关市、县海洋主管部门进行了宣贯培训。这一年,以预报人员为骨干,北海海洋中心开展了海洋日网络直播、海洋科普进校园、海洋科普研学等活动,并依托海丝首港景区共建广西首个潮位和海洋气象科普站,规划建设海洋科普馆,为海洋科普宣传、学生研学搭建良好平台。

北海海洋中心预报人员开展灾情调查
历时14年,让历史遗留问题不再是问题——局监测预报业务楼2008年建成后,因特殊历史原因竣工财务决算一直未获批复。期间历经机构改革、人事变动等原因,给该项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由局财务处卢海平、曾顺和南海机关事务中心宣磊三位同志组成的监测预报业务楼竣工财务决算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业务专长,认真梳理业务楼资料及建造历程,科学研究采纳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理建议,多次登门拜访原施工、监理等单位沟通调研,及时主动就关键问题向部财务司请示汇报,积极与部海洋咨询中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就关键环节进行解释说明。2022年7月,局报送的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最终获得部批复,他们为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跨越式”化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财务决算团队研究讨论问题
扎实开展精准帮扶,情牵马踏镇人民群众——“马踏农家香米、一点红番薯、蜜薯、千玺圣女果......”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和锋如数家珍。2022年5月,“马踏优品”电商平台直播首秀,一场专场直播活动如火如荼。深知乡村振兴“造血”的重要性,他勇于探索和尝鲜,让特色农产品突破农业地域发展限制,搭上互联网“快车”。在摸清马踏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和存在问题后,结合用地政策,他密切协调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为马踏镇解决了50亩用地指标,为物流、电商产业、文旅等多个项目建设解决了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他着眼预制菜产业风口,争取帮扶资金开展1:1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面上加密调查,谋划一桌富硒富锗高端预制菜,为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和锋在香蜜早荔枝原种繁育基地现场直播带货
“我的工作最贴近群众,不能盲目追高,要从小处着手,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好事做实。”工作队队员、派驻长山村第一书记杨文健特别踏实。他推动村党支部开展“一月一实事”活动,帮助缓解茂名港大道交通隐患,解决了长山小学池塘安全、农田水渠修复和疏通、邻里纠纷、农产品滞销等问题,让乡村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

驻长山村第一书记杨文健开展2023年春节慰问活动
他协调社会资源对口帮扶2户困难户家庭子弟,在长山小学自费设立“励志奖学金”激励寒门子弟,协调单位和社会力量购买助力本村特色农产品销售达80多万元。同时,他还不断挖掘马踏红色革命故事,探索以红色文化立镇、立村,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8eHTTW7d7hwrFb9CwrlBg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