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天,标准化厂房里机器轰鸣;傍晚,文化广场、篮球场上文体活动人声鼎沸;夜晚,美食街上烟火升腾……走进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龙湾村中心村,乡村建设发展的火热氛围令人欣喜。

区位良好、交通便捷、产业兴旺的马踏镇龙湾村。

龙湾村积极导入多元产业,为当地提供超300个就业岗位。
龙湾村位于马踏镇中部,村域总面积8.66平方公里,邻近马踏高铁站,紧靠沈海高速马踏出入口,区位良好、交通便捷。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通过强村公司合作经营,村集体收入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可增收4.5万元。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电白区马踏镇龙湾村以党建为舵、产业为帆,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创办强村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板凳议事”听民声一个月流转建设用地130亩
“今天的主题是怎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村民说事会上,电白区马踏镇龙湾村党总支部书记冯国杨话音刚落,村民们就开始各抒己见。
“我们村正在建设典型村,村环境变好了,但有些土地还闲置着,能不能引进一些企业?”
“我家旁边的集体土地一直闲置着,靠近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特色产业是很好的选择。”
根据说事会决议,村“两委”决定利用村口10余亩闲置机动地发展特色种植。此后,经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多方考察洽谈,龙湾村成功引进清塘祺楠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祺楠育苗产业园。目前,首期10亩连体大棚已建成。该项目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有望成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新增长点。
借助“村民说事会”平台,既讲透政策法规,又兼顾乡情民意,加速村务落地,这样的场景在龙湾村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龙湾村村“两委”秉持“党建引领、善治为基、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通过130余场“板凳会议”走村串巷、进村入户,既摸清了建设家底,也精准掌握了群众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面对发展难题,党员先锋队主动扛起责任。在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130亩中心村建设用地的集中流转,为产业落地清除了障碍。
“以前村里发展没方向,现在支部领着干,我们跟着上,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王姨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乡亲的心声。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龙湾村始终将党建引领放在首位,通过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发展格局。
在村党总支的示范带动下,各自然村和村小组定期召开乡村振兴动员会、党小组会议和村民“板凳会议”,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精准传达到每家每户。通过不断凝聚工作合力,龙湾村的典型村建设持续取得新成效,政策落地效率显著提升。
而越加细致的群众工作,又产生反哺效果——既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积极配合,又激发了村民参与典型村建设的热情,形成了支部领着干、结对帮着干、党员争着干、群众比着干的生动局面。
“多元业态”拓市场田埂文旅人气旺
如果说党建是发展的“定盘星”,产业就是民生的“压舱石”。龙湾村以“租赁经济为核心、制造业为支撑、特色文旅为补充”的产业布局,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田埂上增收”。
近年来,龙湾村利用中心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厂房、商铺,通过租赁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24年,龙湾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0多万元。其中,中心村厂房建于2012年,面积共3000平方米,年租金收入约20万元。中心村商铺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约2250平方米,其中一层共有商铺4间,二层至五层为厂房,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入30多万元。
制造业的集聚更让产业根基愈发牢固。村里建成的标准化厂房,成功吸引广东联奥绳带、茂名信立科技、高畅电子科技(茂名)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提供岗位数百个,解决了村内不少带娃妇女的就业难题。
“上班就在村里,每月能挣4000多元,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日子过得很踏实。”在绳带厂工作的陈姨,道出了务工村民的共同心声。
特色产业的培育则让乡村更具烟火气与吸引力。在中心村北部,马踏镇第一家集住宿、餐饮、KTV于一体的村级大酒店与20家大小食肆汇集成美食街,早茶点心、本地宵夜等特色美食吸引周边乡镇游客慕名而来;2000多亩无公害种养基地与知青纪念馆、文化广场串联成线,让龙湾村成为“休闲养生+红色研学”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11月,乡村音乐会走进文化广场,特色农产品推介与文艺表演相映成趣,活动直接带动美食街和周边商铺营业额增长,文化赋能产业的效应愈发凸显。
同时,龙湾村也积极响应电白区提出的“社会力量赋能行动”,用好佛茂村企帮扶力量,发挥强村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的突出作用,推广“众议众筹众创”模式,让群众在“百千万工程”中担当主力军。
如今的龙湾村,干群同心、邻里和睦,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形成良性循环:集体收入增长让村里有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新建的文化广场、幸福楼成为村民休闲新去处;网格化治理与绿美建设同步推进,“美丽庭院”与生态农庄相映成趣,乡村宜居度显著提升。
正如村党总支部书记冯国杨所说:“‘百千万工程’不仅让村子富了起来,更让乡亲们的日子美了起来。”
驻电白区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巧用资源,为龙湾村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龙湾村,一面面色彩斑斓、主题鲜明的墙绘格外引人注目。画中,金黄的稻浪、饱满的果实与知识青年返乡建设家乡的场景交织融合,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收与乡情。
这是驻电白区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今年1月份,协调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为龙湾村精心绘制的墙绘,朴素的村墙变成了会“说话”的风景线,美化了人居环境,成为了村里的新名片。

朴素的村墙变成了会“说话”的风景线,美化了人居环境。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企业授予“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牌匾,多方合力为龙湾村建设添砖加瓦。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牵头,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共同派出,目前由2024年7月进驻的第二批队员组成。自进驻以来,帮镇扶村工作队秉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巧妙整合各方资源,围绕“五个提升”精准发力,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赋能文化教育、导入产业思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探索新路径。
在龙湾小学,“四点半课堂”成为孩子们课后期待的乐园。来自高校的志愿者们连续四年在龙湾小学,利用“线下+线上”的融合模式,为孩子们提供常态化的陪伴与学习支持,有效衔接了家校教育,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四点半课堂”有效衔接了家校教育,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如果说文化教育是软实力的提升,产业振兴则是壮大集体经济的硬招实招。工作队深知,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必须引入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为此,他们积极充当“催化剂”与“连接器”,为龙湾村的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亮介绍,在他们的努力下,广东联奥绳带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信立科技有限公司、高畅电子科技(茂名)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落地龙湾或开展深度合作,这些企业年产值分别达200万元、312万元和千万元级别,共同为当地提供了超过300个就业岗位。
工作队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双百行动”驻电白区服务队联系协调,联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光影”突击队走进龙湾村广东联奥绳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拍摄产业现场,在龙湾夜市捕捉烟火气息,打磨制作龙湾村特色产业发展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宣传扩大龙湾村产业载体的影响力,实现“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茂名市信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手机显示屏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产值数字,更是惠及到很多人的民生实事。”谈及产业带来的变化,王亮倍感欣慰,“过去许多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为龙湾村注入新活力,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
与此同时,工作队更着眼于长远:村内已闲置十二年的龙湾中学旧址占地约30亩,拥有两栋教学楼,工作队与村“两委”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在工作队的积极谋划和引荐下,一个将闲置校舍整体盘活、实现多元化利用的蓝图逐渐清晰——村“两委”计划将其融入茂名市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打造集红色教育、知青文化体验、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同时完善配套运动场馆,满足周边村镇居民的健身需求。另外,还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用以引进新企业或帮助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带动文旅、体育与产业发展。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龙湾村“两委”期待盘活的龙湾中学旧址
“让‘沉睡’的校舍重新‘活’起来,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亮介绍,目前方案已递交审核,期待这里能为龙湾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周梁
通讯员:王亮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179号